我問了自己覺得昨天做了最有意義的是什麼?

(1) 是花了時間畫了二張彌豆子?(PS:彌豆子為熱銷動畫主角)
(2) 還是看了幾集有關如何學習拍照、攝影構圖的YouTube影片?
(3) 或者是幾集熱血澎湃的「一拳超人」卡通
(動畫版出的真夠慢的、追追追)

思索了一陣子 我覺得答案是第一個
我又再反問自己為什麼覺得是第一個才有意義? WHY?
之後又用了一整天來推敲這個答案

差異在這件事讓我有「前進的感覺」

大家都知道一集YouTube影集看下來少說5~10分鐘不等
幾集看下來就得花30分至1小時
或許是年紀的關係讓我開始對每天時間花到哪?變得很在意

畫彌豆子所花的時間並不輸後二者的時間
尤其是思索構圖及上色都需轉動腦漿
而其實三件事做下來只有第一件會對自已的改變最多
自己增加了實質繪圖的技能
並讓現在的這個自己比剛才那個自己更前進了

這也就是說除了真的「做了」
不然也只是停在原點罷了
一切的結果都必須產生在「做了」的這件事後
憑空想像是無法學會一門東西的

所以我認為這可總結成以下結論~

階段(1) 想:產生了想執行的構想 OR 點子

階段(2) 學:透過書本 OR 看Youtube影片 OR 請人教
      找到真正可以執行的方法

階段(3) 做:實際利用學到的方法,運用在真實的生活裡

必須一連串的走到第三階段時才會開始覺得這事有義意

想學拍照、攝影技巧,透過Youtube看了一堆教學影片
可畢竟也僅是停在階段(2) 而已
如果沒有最終實際的「做」
即使做再多的前面一、二階段都只是在浪費時間

所以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直接跳過階段(1)及階段(2)
直接以階段(3)開始...

至於為什麼個人認為如此~~ 下篇再說...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新手奶爸 的頭像
    新手奶爸

    新手奶爸的成長日記

    新手奶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